大河网讯 在河南南水北调博物馆“丝路华章——唐代青花瓷瑰宝展”上,一件件看似素雅的蓝白瓷器静静陈列在展柜之中。它们跨越千年时光,诞生于郑州巩义窑的熊熊炉火之中,曾一度湮没于历史尘埃,终于在当代考古的发掘中重现光彩。
这些唐青花的珍品与残片,无声地印证着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:青花瓷的创烧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代,而其发源地正是郑州巩义——这片孕育了河洛文化的核心区域。
惊世现真章
青花瓷,又称白地青花瓷,简称“青花”,自古以来便驰名中外,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代表之作。长期以来,青花瓷成熟并鼎盛于元明时期的说法深入人心。然而,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,这个固有认知正在被悄然改写。
图为青花塔式罐。
1975年,江苏扬州唐城遗址出土了一件唐代白釉蓝彩瓷枕残片。著名古陶瓷专家冯先铭根据其造型、胎质、釉料及工艺特征,判断其为郑州巩义窑的产品。
1998年,印尼爪哇海峡勿里洞水域发现唐代沉船“黑石号”。这艘来自中东的贸易商船,运载着约6.7万件中国外销货物,其中包括3件完整的唐青花瓷盘。经考古比对,其造型与纹饰与扬州出土者高度相似,同样烧造自巩义窑。
2006年,郑州上街峡窝一座唐墓中出土两件青花塔式罐,这是国内首次出土的具有明确地点与考古背景的唐代青花瓷完整器。其罐身以西域氧化钴料绘制“童子步打球”、“卐”形纹与花草纹等,蓝彩晕染自然,人物生动传神,技艺精湛,为唐青花的起源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,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。